探寻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工业记忆(组图)

     【新贵州讯】(黄庆松)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荷城街道老城区内,是全国第一家以“三线“建设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主楼展区分为序厅、人民礼堂、主楼展厅三大区域,展厅内钢铁架、挖掘头、旧雨鞋、破棉衣等“老物件”,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展厅外蒸汽机车、原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东风牌卡车、龙门刨床、钢水包等珍贵文物能让你看到属于“三线”建设的那段波澜壮阔、感人肺腑的工业记忆。

[danger]1966年,彭德怀同志担任总指挥指导三线建设,为了纪念三线建设取得的伟大成绩,2013年8月17日,国内唯一一个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博物馆在六盘水建成开馆。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分室内场馆和室外文化广场两个区域,文化广场包括了当年彭德怀指挥三线建设的办公遗址、三线建设指挥部、县委楼、陆家大院以及育才壁、蒸汽机车、机械设备等历史文物;馆内收藏了三线建设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历史文献、图片等,并通过微缩场景再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danger]

[danger]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danger]

[danger]在1964年至1980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16年中,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投入了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40%多的2052.68亿元巨资;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danger]

[danger]据悉,截止到今年4月底博物馆累计接待参观团队1613个,接待省内外参观游客112余万人次,其中省内游客787739人次,省外游客324479人次,国外游客97人次。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已经逐渐成为六盘水市重要的人文景观和红色旅游观光点,成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战场、道德讲堂总堂,三线人重温历史的首选地,成为六盘水市城市文化地标、城市名片。[/danger]

话题:
No Tag

相关推荐

贵州山珍小野果刺梨

[danger]在贵州,有一种叫刺梨的果子,形似梨,但表面密生针刺,想吃都不知怎么下嘴。别看刺梨富含营养元素,但出了贵州,却鲜有人了解,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da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