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串“古村28渡”

前不久,有朋友推荐一个名为“古村28渡”短视频,初听起来,有点摸不着头。《贵州日报》“黔地标37°,可以说是黔地享有盛名的文化标志。而在黔东北的德江,竟然冒出 “古村28渡”这样一个名头,在这样网络为王的时代,一个远在深山的古村落短视频能“渡”多远?

带着一种挑逗的心态打开了链接。想不到这个链接一打开,就打开了我另外一个想象,打开对古老村落的另外一个认识:一个个面目全新的画面,一个戴着鸭舌帽的中年男子,热情洋溢地讲解着小寨子的一花一草、一枝一叶、一砖一瓦、一牛一犁,那幅样子完全沉浸在幸福之中。

于是,这个山寨以及关于山寨的短视频,深深地烙进了脑海。那个窜爆全网的名为“古村28渡”,走进了梦中。

一个细雨纷纷的周日,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这里,客串一次网红。

从县城到大寨村只有20公里路程,却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翻过一岭又一岭形如波涛起伏的山坡,爬过一道又一道状似鲤鱼背的山脊,穿过一座又一座情同“卡门”的石林,当汽车走进“悬挂”在山崖的公路时,猛然看到窗外如利斧削过一般的层层群山,一片片轻柔如毯的薄雾,在对面梯田间、山花间、树丛间流动,柔和浩渺,凝重而又弥漫。迷迷蒙蒙云雾中,突然一道白练似的高速公路,像奔腾的乌江从山崖里挤了出来,两岸白雾起舞摆弄着各种轻盈软美的姿势。而数十栋红墙黑瓦的民居,在荡着细碎的波光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忘记了山崖公路的危险,疏忽了公路那头等待错车的汽笛,打开车门,便信步走了下来,一个劲地抢拍着照片。

同行说,那就是沙溪大寨,是全国第二批传统古村落。

见到“网红”刘杰,他正在指挥复修寨子前面的吊脚楼。这位来自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的副研究馆员,瞄准了这座山寨的“中国传统村落”金字招牌,成功策划举办了首届“贵州千重岭”乡村文化旅游节,成立贵州千重岭农文旅产业发展公司,引进“古村乐乐”新媒体资源,“古村28渡”就是他发起成立的。

见到远道而来的我们,连忙打着雨伞迎接我们,兴奋地领着我们走向寨子。

据村中族谱记载,悲壮而豪放的先民们,在明洪武三年(1370),从四川顺庆府蓬州仪陇县南阳里枫香门后岩东溪沟出发,长途迁徙到这里,见两山之间古木参天、野兽成群而停下脚步,打下了第一根桩,敷下第一堆草木灰,唱起了山寨第一声山歌,一个小山寨就这样诞生了。他们以群鸟为伍,以耕地、狩猎为生。许是得乌江之利、许武陵山之便,这些勤劳勇敢、憨厚朴实的先辈们,创造了独特的土家文化,山寨因人多、村大而得“大寨”之名。

时间延绵600多年,山寨珍藏与铭刻着自己的繁华又简朴的历史。古寨200多座土家特色的“吊脚楼”,均为坐西向东顺山势而建。在吊脚楼之间,逼仄出一条幽深的古巷,长长的青石板路向上纵深开来,极像一条通往历史隧道的天街。一条约150米的古老石板路,将上、下两排建筑连接起来。上排建筑群短而疏,下排则长而密,上下两排建筑阶檐与石梯路形成一个大大的“工”字形状。

古寨四周建有厚实的寨墙,但在时光的磨砺中这些寨墙早已塌圮。下排建筑相对古老,厢房居多,工艺也相对精巧,有纯木八字龙门和辅佐龙门,院内有石院坝、细錾长条石阶檐、雕花磉蹬,多配有雕花窗装饰。各建筑之间的连通小路均为小石板铺就而成,路边都有大小不等的石块堆砌,形成若干条巷道,供人通行。

上排阶檐的建筑,除了与石梯路连接处的部分房屋为古时所建外,其他则近代所造。

站在一座名为“虎座龙门”的寨墙门口,朝门并非正直,风门、与朝门不为同一个方向。转身往里瞅,只见里面一层叠着一层,屋角与光影刚好成对角。踏得寨门,一种穿梭在时光遂道里的感觉油然而生。一步一步朝里走,石框中那些剪碎旧事的记忆,似乎在发亮的石板上铮铮回响,告诉来人这里曾经发生过悲欢离合的故事。这段古老残墙的青石板,油亮油亮,却显现出斑驳与沧桑。门槛下那半圆形的石板,门顶上嵌写五福的门神,与探出头来迎接的老人,是不是蕴含古寨的民俗与风情,是不是有珍藏着山寨跌宕起伏的千年风云?

细雨,仍旧纷纷扬扬,打湿了衣服,但没有放慢刘杰领我们在山寨里穿行的脚步。当来到村口金丝楠木群时,他突然停了一下来。

这是一群古楠木群。两棵古树像双胞胎兄弟,齐刷刷地站立着,估计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了。刘杰指着 “树哥哥”说:这个径围近3米的“树哥哥”,正竖起的五指,告诉我们扎根深山永不言诲的向上力量,自强不息、坚毅笃定的向前目标,敢向恶劣环境宣战英勇豪气的向好过去,众志成城、追求美好生活的向美未来。你再瞧瞧那个拇指,不正在为大寨的父老乡亲点赞吗?

古树下,一幢古色古香的庙宇里,供着观音、牛王等菩萨。庙前还有三棵古柏树,年龄至少也有几百年了。三棵古柏,像三柱檀香,供奉着古楠木,也供奉着庙里的各路菩萨。古楠木、古庙宇、古柏树,他们安危相易、祸福相依,这块带着远古芬香的土地,便是大寨人每年春节玩耍花灯出灯时参拜之地。“别看这个小小的山寨,却有七、八处之多古树群,古银杏、古枫、古杉、古柏,树龄不乏上千年。这些古树,刻录着山寨陈年的时光。”站在雨中的刘杰,满脸兴奋。

忍不住走进庙宇,找来朝拜的纸钱,点上三柱青香,向古树、向各路神仙拜上一拜。

缕缕青烟,冲出古庙的瓦片,冲到古树上,在古树间缭绕。而作为古老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养分,那点点击鼓声正穿越古今,昭示着大寨人顽强的生命力。仅有300户1000来人的山寨,汉、土、苗、仡佬等多族兄弟,就像山雀与树林一般相融相生。

来到寨子最早的建筑“上屋堂”,看到“京兆堂”三个大字赫然地立在神位上。“京兆堂”可是皇族一脉,从长安城边一直向外拓展。当年,大寨的先民就是这样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在这里开辟出一片生存的天地,也带来了古老的中原文化。600年来,山寨汲取乌江大河般的智慧,保留着武陵山土家族的情怀,展现着激昂的风采。古寨里的花灯、傩戏、丧礼、山歌、儿歌、哭嫁歌、哭丧歌、板凳戏、建房歌、吹唢吶、打响器等民俗,像山寨的树林一般蓬蓬勃勃。既是祭祀古树,又是传承生态文明的“楠木王香会”,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举行,成为大寨人不可或缺的传统民俗节日。

每逢重大节日,山寨男女老少,身着民族盛装,聚集在“坪堂”前,翩翩跹跹,唱起欢快的民族歌,跳起缠绵的民族舞,唱得群山起舞,跳得百灵和韵。傩戏则是山寨最神圣的文化活动,是生活中古老且具有原始风貌的祭祀舞蹈,这里的傩戏中看家节目有《捕傩网》《下阴曹》《顶红锅》《甘三赴考》等,寨子里几乎人人能表演两三回合。

做过导演、演过戏、唱过歌,还兼职某大学教授的刘杰,甫入寨子,就带领村民丰富业余文化。每天晚上八点开始,寨里就锣鼓声响,土家舞蹈跳起,土家歌谣唱起。小小山寨还牵头主办了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的贵州千重岭(德江沙溪)第一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数万人相聚千重岭,共享这道乡村文化大餐。

曾被历史重笔描绘的大寨,如今又被来来往往的游人着上水彩,蓑衣,斗笠,吊脚楼,与摄相机、油纸伞,相得益彰,将600年的山寨拉得很远又很近。“千重岭,或许在外人眼里,还是落后、保守、信息闭塞的山寨,但悠久的传统文化,酿就了古村28渡这坛老酒。”刘杰习惯性的抓了抓鸭舌帽,向朝门外望去。

那里,一定有古村的诗与远方。

村寨名片

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的大寨村,位于德江县沙溪镇,距县城21公里。寨中有极具观赏价值的千年金丝楠木王和银杏王古树,村寨年平均气温仅12.8℃,是远近闻名的避暑之乡。现有户籍人口301户919人,村内有汉、土、苗、仡佬等多民族。有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举行的“楠木王香会”传统民俗节日。于2021年7月成功举办了首届“贵州千重岭”乡村文化旅游节。村办短视频“古村28渡”成为网红打卡之地。

进村攻略

从贵阳自驾出发经渝筑高速、杭瑞高速, 抵达德江县沙溪乡大寨村。

大寨村已成功招引外出人才回家开办农家乐等餐饮、住宿。

话题:
No Tag

相关推荐

贵州省2022艺术创作工作会召开

3月25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2022年全省艺术创作工作会在贵阳召开,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文联、各地州市相关单位参会。 会议对2021年贵州艺术创作进行了回顾。2……
2022年3月29日

2月14日相约西江苗寨缘定三生

      【新贵州讯】(文/图 黄庆松)都市湍急,苗寨缓慢,爱一个人,相濡以沫让爱娓娓道来。 2月14日,浪漫从不缺席,缺席的是懂得浪漫的人,让爱“漫漫”相遇。[danger][/danger] 在西江苗寨……
2022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