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水仙:“马尾绣”现代化的领路人
宋水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国家级传承人,40多年来,她不忘守护传承马尾绣制作技艺的初心,还在原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成为马尾绣现代化领路人,今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领路人背后的故事。
在宋水仙私人民族民间藏品展馆,宋水仙与她的媳妇正在整理藏品,看着一件件年代久远的马尾绣作品,宋水仙回忆起了她与马尾绣的不解之缘。她自小跟随母亲学习马尾绣刺绣技艺,长大后又嫁到水族马尾绣之乡——板告村,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她对马尾绣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她立志一定要将马尾绣好好传承与发扬。
“因为我比较好学,所以我奶奶对我的期望很大,我奶奶经常跟我说,这是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后辈一定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好好传承下去。”水族马尾绣国家级传承人宋水仙说。
从此,几十年如一日,宋水仙坚持专研水族马尾绣技艺,用一缕缕马尾丝将爱凝结为一张张背带、一顶顶童帽、一双双绣花鞋。40年前,她看到很多外地人来出高价收走了很多精美的马尾绣珍品,她暗暗下决心,从不多的收入里拿出很大一部份来收马尾绣藏品,一年又一年、一件又一件,走遍了水乡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收藏了上万件水族古老物品,2010年,在自家的木楼上她建起了县城首家马尾绣家庭博物馆,免费展出自己多年收藏的马尾绣精品。
“如果现在我不收藏的话,可能再过十年八年,我们民族的很多元素就再也看不到了,当我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我就十分注重收集,走遍村头巷尾去寻找。”水族马尾绣国家级传承人宋水仙说。
2018年,宋水仙作为水族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两会时,在贵州代表团小组讨论会上提出了“修建水族马尾绣博物馆”的建议,并被采纳。2019年1月,马尾绣传承保护展示中心正式建成,她的上万件马尾绣作品有了新家。展馆内,一件件藏品整齐陈列在展台上,精美的古老马尾绣绣品、水书、水族先辈的生活用具、银饰、铜鼓等,这些古老的物件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光彩夺目。
“我收藏了四十多年的东西,放在博物馆能让子孙后代看到我们民族的东西,这是我最欣慰的事情。”水族马尾绣国家级传承人宋水仙说。
2006年,马尾绣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逐渐被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宋水仙便决心带动广大水族农村妇女通过马尾绣,发展马指尖经济,在传承发展马尾绣技艺的同时,也为众多水族妇女增加一份收入。
杨小秧就是宋水仙众多“学生”之一,经过跟随宋水仙学习,如今,杨小秧已经“出师”,在中和镇雪花湖移民社区的马尾绣工厂担任指导老师,带动更多妇女依托指尖技艺脱贫致富。
“我把跟宋老师学习到的 民族技艺和民族文化带到工厂里面,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还能带动我们群众的增收。”绣娘杨小秧说。
现如今,水族马尾绣被更多人熟知,走进了世博会,走出了国门,越来越多的水族绣娘也在宋水仙的带领下,撑起家庭脱贫致富的半边天,宋水仙用40年的青春年华兑现了对先辈的承诺,将马尾绣绣进了自己生命年轮。
△水族马尾绣
位于三都的水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历法、习俗,水书习俗、水族端节、水族马尾绣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水族马尾绣以繁复的图案与绚丽的色彩,为人们再现了蕴涵在手工艺里的水族古老文明,彰显着多彩而神秘的黔南印象。
将马尾应用到民间刺绣工艺里,是水族独有的手工技艺。
△三都水族
用马尾毛来刺绣,在于它的坚硬质地能使图案有浮雕般的立体感,又不轻易变形,生动形象,活灵活现。马尾绣多用于制作背小孩的背带及女性的翘尖绣花鞋,其他包括女性的围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
△水族马尾绣
△水族马尾绣
马尾绣上的图案,大多是水族传统文化题材中常见的蝴蝶、凤凰、花草、生命树,各有寓意。在三都万户水寨的手工街上,我们见到了来自水族先民的记忆呈现。一双水族翘尖鞋,玲珑别致,技艺精湛,鞋面上绣着的花朵立体自然,妙趣横生。水族妇女向我们介绍,鞋面上的花含有河水淹湿了鞋、鞋上沾满野花的意思,也表达了水族祖先逃避洪水之灾,沿河迁徙、怀念故土的深情记忆。穿上这双鞋,象征日子一帆风顺。
△绣花鞋
马尾作为对先人的思念的寄托,被一代又一代的水族妇女包裹进白色的线条内,出现在幼儿的背带或者长者的腰带、绣花鞋之上,它记录了水族每个时代的文明记忆,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并不断地传承下去。
△马尾绣上的精美图案
内容来源:灵绣三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网、多彩贵州网
本文由「
新贵州 」 原创或整理后发布,欢迎分享和转发。
原文地址:
https://www.xinguizhou.net/p/429.html 发布于
2021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