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辛:愿为天下人所知·“新时代 新贵州 新媒体”名家访谈系列

 

嘉宾名片

叶辛,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69年到贵州修文县插队落户。代表作有《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蹉跎岁月》《家教》《恐怖的飓风》《在醒来的土地上》《孽债》《五姐妹》《打开贵州这本书》等。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蹉跎岁月》《孽债》曾轰动一时。

天眼新闻文化频道:《27°黔地标》创立的10年,也是贵州发展的“黄金十年”。贵州这10年的发展,说说您最有亲身感受的是哪些方面?

叶辛:《27°黔地标》创刊时我已经63岁了,行政工作也都已经移交,只剩下中国作协副主席的职务,所以我的文学活动时间相对就多了。这10年来,我几乎每年都要回到贵州,可以说贵州在方方面面取得的成就我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这10年正好是贵州发展的“黄金十年”。感受特别突出的一个就是贵州的世界遗产地在全国比较亮眼,有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梵净山4处世界自然遗产,海龙屯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另一个是贵州县县通高速,让全国瞩目,如今我碰到的许多老同志,他们都对贵州交通的进步赞不绝口;在桥梁建设方面,贵州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取得的成就让世界瞩目;在影视方面,贵州还持续在央视等平台推出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花繁叶茂》等许多正能量的好作品。

我最为关注的是当代贵州人文素质的提高。贵州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文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我在来贵州的这10年间,几任省领导都多次跟我讲起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毅力,我也通过自己的观察看到贵州的脱贫攻坚是如何一步一步取得扎实有效成果的。

就在去年,我还走进了贵州毕节、六盘水、黔东南、遵义、安顺等市州脱贫攻坚难度比较大的县,说实话,我对贵州农村太熟悉了,去之前,我的心里是打问号的,因为难度确实太大了,但眼睛看到的结果确实出乎意料,贵州脱贫了。

天眼新闻文化频道:个体的成长与脚下土地和时代背景密不可分。这10年,您参与到了贵州哪些重大事件中?

叶辛:说到这里,我就要讲讲我担任的贵州省旅游文化形象大使和贵州茶文化名誉大使的身份。这些年来,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以贵州形象大使的身份向身边的朋友推介贵州旅游和贵州茶。

这10年来,我看到贵州农业、旅游、科技等方面的变化十分巨大。我记得我还曾写过一篇文章《西江华彩录》,发表在《人民日报》,讲的是雷山西江苗寨的旅游探路。我在那篇文章里说,10年前,西江还在寻找脱贫致富路,而现在西江已成为一条华彩。西江人用民族文化开拓出一条崭新的旅游路子,利用民族风情、民族村貌、民族风俗、民族手工艺品等特色元素进行探索,道路越走越宽。后来这篇文章还被《贵州日报》转载。

实话说,如果对贵州的感情不是真心的,很难在10年间一次又一次的深入贵州乡村采风。今年,我又有散文集《爱上荔波》《云山万里满眼春》、长篇小说《九大寨》出版以及旧作《巨澜》重印,这4部作品都与贵州有关,这个月就能与读者见面。

天眼新闻文化频道:您读过《27°黔地标》或者接受过她的采访吗?有着怎样的小故事?

叶辛:我印象最深的是《27°黔地标》创刊时举办的“全国名家看贵州”活动,我们一起走进铜仁梵净山,在采风中我还写了一篇名为《人间最短的河》的短文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然后全国几十家报纸也都纷纷转载,如今我所写的云舍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几年前,我到贵州参加文化活动,你们集团的几位领导邀请我在《贵州日报》开设专栏,只要话题与贵州有关即可。正好当时贵州旅发大会授予我贵州省旅游文化形象大使的称号,我觉得有必要说点与贵州有关的话题。

之后,我每周写一篇文章,首发就是在今贵州(今天眼新闻)文化频道和《27°黔地标》文化周刊,最终积累了一些手稿,之后又选取了一些过去写过的关于贵州的文章,结集成《打开贵州这本书》,目前,这本书还比较受欢迎,已经重印3次,但是起源就是在咱们《27°黔地标》文化周刊。

这些文章,每一篇都能讲出一个颇有意味的故事,每一篇都有我的思考,每一篇都记录了我和贵州50多年经历过的脚步,和我在贵州山地上留下的痕迹,其中包括对贵州旅游、贵州文化、贵州经济发展的想法。

天眼新闻文化频道:作为《27°黔地标》的顾问,在她10周岁之际,您对她有怎样的寄语?

叶辛:我希望她不但为贵州全省的读者所知,更希望让省外的读者也都知道,为天下人所知。

话题:
No Tag

相关推荐